【官宣】牛津中国论坛2022“跨界无界”正式启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OXFORD CHINA FORUM
你猜,世界有界限吗?
你想,跨越思维的边界吗?
你有,无界的勇气吗?
2022牛津中国论坛宣传视频
2021年,牛津中国论坛以“今日青年,明日世界”为主题,将目光聚焦我们所属的年轻一代,以多元视角刻画中国青年的真实形象。
2022年,我们将继续前进,超越对青年群体问题的关注,探讨我们应当如何以自身作为桥梁去跨越无处不在的界限。
定义界限原本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可是不同学科、行业、国家乃至亲族世代间的层层壁垒限制了我们对彼此的感知,也束缚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今日青年的挑战与机遇正在于化多元性为新凝聚力,去创建学科之间的通道, 去开启代际之间的交流,去消弭国家之间的猜疑,甚至去触碰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2022牛津中国论坛主海报
牛津中国论坛成立于 2013 年,是全球规模最大,最为严谨学术的中国论坛之一。去年,牛津中国论坛以“今日青年,明日世界”为主题,将目光聚焦于年轻一代,以多元视角刻画中国青年的真实形象。2021论坛中,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人类学家项飙、WWF全球总干事Marco Lambertini、作家许知远和南派三叔、建筑家王澍、脱口秀艺术家黄西、京剧表演家王珮瑜、计算机科学家Stuart Russell等多位不同领域的嘉宾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盛宴;获得视频观看量总计425.46万,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10万+,微博话题总阅读量1933.3万的数据体现了论坛观众的饱满热情。
牛津中国论坛2022以“跨界无界”为主题,将涵盖6个分论坛:跨学科、海外华人华侨、老龄化、乡村与城市、能源与国际关系、科幻与科技;2个特别研讨会:跨界艺术、虚拟偶像。以下将逐一简介。
@跨学科分论坛
01
打破思维边界:
跨学科的挑战与未来
*注意这里的留白!
从计算生物学,到加密艺术,再到人机交互,近几年来,“跨学科”的概念被不断地搬上台面。学科间的合作与融合促成了许多崭新的领域以及令人惊叹的成就,国内外高校也纷纷开始发展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当下,跨学科虽备受关注,其发展现状却远非一帆风顺,一些跨学科项目只是汇聚了不同领域的人才,却没能让不同学科间产生深度的合作。
文理分科合理吗?
学科的概念有必要存在吗?我们是不是都该多学几个专业?
@海外华人华侨分论坛
02
自述迁移与归属:
探索华人华侨的历史故事
海外华人华侨群体是对一个极其多元的全球群体的总称。不仅仅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身处多文化聚集的边缘中的海外华人华侨群体,同样以复杂的方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从唐人街到民族商业和族群社区,从移民历史到知识遗产,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为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提供了自身从逾越时空的不同经历中所诞生的独特视角。本板块不试图回答复杂的身份问题,而将故事和历史叙述放在讨论的中心位置。
历史上,中国境内外的社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移民造就了什么样的文化资本和政治权力?
对于海外华人华侨群体文化和历史的更多兴趣,如何有助于我们去探索“中国性”作为一种全球文化的多样可能?
@老龄化分论坛
03
岁月交响曲:
老龄化浪潮下的青年与老年
人们习惯以年龄来划分人群,然而,一个人是否“老了”,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一个数字。随着社会结构、主流文化、医疗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生命周期更长,“衰老”的潜在含义也随之发生改变。变老,对于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并不只是一个几十年之后才需要面临的课题,而是正在社会中快速且不可避免地推进的结构性转变。在通过政策缓解老龄化趋势之余,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需要更加被接纳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为前提探讨如何最大化消除年龄偏见,为老年人个体带来人文关怀。
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就一定是“衰老”的吗?
新技术能否减少社会中,年龄对老年人的限制?
@乡村与城市分论坛
04
重新认识乡村:
寻找乡村与城市关系新可能
城市化进程放缓之际,逆城市化逐渐成为复杂的全球形势之下的新潮流,乡村改造也在近几年趋势逐渐明显。但由于改造介入者对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不了解和城市优于乡村的潜在认知,真正以乡村本身为服务对象的乡村更新项目很容易停留在概念上。乡村作为消费产品为城市人口提供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农产品消费等,但乡村常住人口的自身需求却常常被忽略或歪曲。在这种意义上,城乡不平等依然存在。
城乡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又应当如何解决?
21世纪的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乡村改造?
@能源与国际关系分论坛
05
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
推动新时代全球关系
能源转型被市场视为下一个风口,但它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2021年8月,中国的电力市场在出现显著缺口;9月,英国也面临了燃料危机。在世界迈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进程中,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国际关系因能源和气候政策又起波澜。企业也纷纷面临对于新战略与新模式的适应,迎接碳达峰及之后碳中和的未来。政策和行业专家将一起讨论新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离可持续能源的未来还有多远?
中、美、英等国都在其它国家投资以扭转气候变化的趋势,这对当地居民有什么影响?
能源革命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科幻与科技分论坛
06
科幻与科技:
科学、伦理与文学的对话
《赛博朋克 2077》中许多幻想关联着许多热议的科技界术语: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赛博格(Cyborg)的概念在流行文化中随处可见:人们不断探索机械体在未来的可能性,并反思人类本身的定义。在部分科学家认为科幻小说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的同时,虚构创作亦开辟了关于道德与技术的讨论,填充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科幻与科技之间的互相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但至今悬而未决的话题。
赛博格这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看待人类以及人性的新视角?
从赛博格出发,科幻与科技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跨界艺术研讨会
07
如何"拥有"艺术:
新媒体时代下艺术的
创造、复制与衍生
文化艺术的世界里总是不停孕育着风格迥异的艺术IP,如Kaws、大英博物馆的安德森猫、村上隆的太阳花,还有2021年末登顶迪士尼顶流的粉色小狐狸玲娜贝儿等。当商家将艺术创作力转换为爆款商品、奢侈品,甚至是“理财产品”时,艺术与消费品的边界逐渐模糊。本次研讨会从文化艺术IP的概念入手,探讨媒介技术发展趋势下文化艺术与消费品之间的复杂联系,对未来二者间的交融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展望。
在相关技术与法规发展下,真正的艺术原创者是否能成为IP火爆后的大赢家?
艺术品与资本关系的变化,是否重新定义了艺术作品的所有权?
当艺术品被复制并衍生时,艺术的本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虚拟偶像研讨会
08
从神话传说到元宇宙:
虚拟偶像进化论
翎Ling登上《VOGUE ME》开年刊,A-SOUL席卷B站,柳夜熙火爆抖音。乘着元宇宙的东风,虚拟偶像正在迈入更多大众的视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预计到2023年,虚拟偶像带动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334.7亿元,是2020年的5倍。从神话传说到元宇宙,人类对于虚拟世界的憧憬与想象从未停止过。本次研讨会将多维度解读虚拟偶像的概念,立足其“虚拟性”和“偶像性”,探讨当代人对其的热情来源及背后的社会心态,并展望虚拟偶像的未来发展之路。
历史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是虚拟偶像的前世?
现如今,虚拟偶像为何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
在未来,真人明星和虚拟偶像的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1月至3月共计8个分论坛先导活动】
#1
跨学科
吐槽大会:学科间的爱恨情仇
#2
海外华人华侨
异域乡情:海外华人华侨的美食记忆
#3
老龄化
家长里短:祖父母辈和我们
#4
乡村与城市
梦“乡”改造家:
21世纪人类高质量乡村改造实录
#5
能源与国际关系
能源转型跟我有什么关系?
#6
科幻与科技
人工智能讲者会梦见赛博观众吗?
#7
跨界艺术
不会玩IP的艺术家不是好商人?
#8
虚拟偶像
次元破壁:虚拟偶像降临到我身边
【3月19日,2022牛津中国论坛正式开幕】
扫码入群,加入牛津中国论坛观众分享群,获取先导活动与主论坛参与方式。
本届论坛将特设活动参与打卡制度,加入观众群,更多参与,更多惊喜。喜欢您来!
活动一:说出你的故事!
在推文底部评论区分享您与任一分论坛主题(跨学科/华人华侨/老龄化/乡村与城市/能源与国际关系/科幻与科技/跨界艺术/虚拟偶像)的故事或期待,评论热度前5名可获得向论坛嘉宾直接提问机会;论坛组委会还将抽取1名优质评论者作为观众代表,获得论坛中发言机会。我们期待您的留言!
活动二:欢乐喜剧人!
还记得跨学科分论坛的留白梗图吗?小红(左)与小球(右)会就该主题吐槽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补全梗图,评论热度前3名将赢取组委会定制礼品!
往期精彩
合作联络
general@oxchina.org
制作 / 曹雨萱 唐楚涵 赵依楠 范西林 蔡子熙
视觉 / 徐浩源
航拍 / 戴智博
插图 / 蔺意如
官方网站:oxchina.net
新浪微博:OCF论坛
知乎专栏:牛津中国论坛
Bilibili:牛津中国论坛
YouTube:Oxford China Forum
抖音:OxfordChinaForum
小红书:Oxford China Forum
你“在看”我吗?